一分三快app官方版下载

你的位置:一分三快app官方版下载 > 新闻动态 >

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286:好的教育,就是让孩子不断积累成就感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9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推荐家长与师生阅读3286:好的教育,就是让孩子不断积累成就感

原创 南歌子 教育本色 2025年09月12日 18:31 浙江

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想尽一切办法,效果也不明显,甚至越学越糟糕。

其实问题的核心,不是孩子不想学,是他们一直没尝到“我能做到”的甜头,一直没有感到“成功的喜悦”。

有些爸爸妈妈很会给孩子提供情绪价值,让孩子不断地尝到成功的喜悦,就会越学越有劲儿!

所以,好的教育,说到底,就是帮孩子不断积累“成就感”。

学习内容,从浅显易懂的开始。

展开剩余74%

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的“最近发展区”,就是这个道理:

教孩子,要在他“踮踮脚能够到”的地方,别总让他跳着摘星星,那是很难企及的。

心理学有个词叫“启动效应”。人一旦开始做一件事,哪怕很容易,大脑就会自动进入“我在行动”的状态。就像推一辆车。动了,后面就顺了。

做数学题,先让孩子做几分钟口算,让他进入状态,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做那些繁琐的列式计算,会容易有成就感。

写作文也不一样,魏书生老师就曾让他高中的学生写日记,第一天写一句话,第二天写两句话,第三天写三句话……这样,孩子就觉得非常容易,谁都能做到。

学习目标,可以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。

大目标遥遥无期,很多人不知从何做起,或者坚持不下来,只能望而兴叹。

最好的办法,是把大目标拆成小任务,就像吃蛋糕要一口口来。每完成一个小任务,就能产生成就感。

我初中时每个星期五要回家。路有些漫长,有点难走。就自然而然地会定小任务:走到岭头,来到路亭,经过泉水,到达村头,回到家。

分成五个小任务,竟然不知不觉就到家了。

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。他在自传里也说:“我每次比赛前都会熟悉路线,把沿途的大树、电线杆当作小目标,跑起来就轻松多了。”

“期末考进前十”这个目标,对孩子来说太模糊、太吓人。不如拆成:每天弄懂一个错题,每周背熟一单元单词,考前复习三遍笔记。每完成一项,就打个勾。

写一篇作文500字,下不了笔,不如分成开头50来字,结尾50来字,中间部分具体写,分三步,第一步写起因,第二步写经过,第三步写结果。

起因100字,经过要详细写200字,结果100字。起始阶段,这样规划,作文就可以搞定了。

学习落后,可以发挥其他特长,找回信心。

老校长的外甥小学时数学总考倒数,班主任经常告状,但老校长发现他喜欢小发明,就引导他发明创造,作品参加市里获了一等奖,接着又在省里获了二等奖。

这种“他山之石”,让孩子拾回了信心,学习成绩也逐渐上升,后来考上了人家梦寐以求的上海复旦大学。

可以说,“我能行”的感觉是相通的。

爱因斯坦小时候数学还不及格呢,但他动手能力强,喜欢搭积木、做小实验。这些“小成就”,撑着他后来搞出相对论。

学习暂时落后没关系,可以发挥其他特长,同样能找回信心。

教育最怕的,是让孩子觉得自己“不行”。

一旦他认定“我学不会”“我不行”,心就关上。门一关,怎么教育也没用了。

真正的教育,是把灯点亮。

那盏灯,就是孩子心里的“我能行”,让他看到希望,看到进步的可能。

当他从一件件小事中,积累起“我能做到”的体验,那种由内而外的自信,会推着他,一步步走向更远的地方。

发布于:湖南省